用一技之长开启多彩人生 看宁职院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首选——《宁波日报》

作者:发布时间:2015-08-06

导语
  据悉,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比2014年又增加22万人,
 

 

据悉,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比2014年又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大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毕生却在激烈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用技能这把金钥匙开启了自己的多彩人生。

【毕业生名片】

90后”宁波市首席工人王烈辉:我找到了对的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海天学院2013届毕业生王烈辉,就职于海天塑机集团。今年初,这个工作仅3年的“90后”大男孩荣获了“2014年度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7月份,又获评“北仑好人”称号。他还在海天集团、大榭开发区的职工技能大赛中相继获得第一名。荣誉背后,是他突出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0129月,王烈辉作为宁职院与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一员,以优异成绩获得海天塑机集团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快,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爱钻研的劲头,他被调到钣金车间折边组,在师傅的带领下边学边做。

不久,王烈辉发现激光切割后剩余的材料会作为废料直接回收。他萌生了废料再利用的想法。经过多次成本估算,王烈辉提交了改善方案,建议将这些废料用于通用件的制作,提案最终被公司总部批准通过。这样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0余万元。

有了一次成功经验,王烈辉更加努力在产品质量上减少偏差,提高公司收益。针对配电箱折边尺寸不稳定、图纸设计不清晰易导致焊接错误、配电箱种类繁多等问题,他和师傅一起制定了配电箱尺寸标准化和焊接件定位工艺,彻底改善了以往的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精度,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20131月起,王烈辉基本每个月都能提交两个改善方案,目前共提交了40多个。集团车间主任李旭东这样评价王烈辉:“小王是我们车间年轻小伙子的榜样,在工作中虚心诚恳,勤学好问,胆大心细,敢于创新。”

王烈辉谈到自己的经历,显得很是淡然。“我的父母是手艺工作者,可能是遗传,我从小动手能力比较强。中学时因为文化课不优秀,也一度迷茫自卑过。幸好,我找到了对的路。”他表示,接下来会为宁波市职工技能大赛而努力,争取拿个好名次。

 

“昨天的国赛冠军,今天的指导老师”程磊焱:技能比赛让我成长

7月初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一位最年轻的指导老师。他叫程磊焱,是宁职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届毕业生,曾在去年国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今,他再次回到赛场,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带领宁职院的参赛选手获得了该项比赛的二等奖。

程磊焱做起指导老师来颇为成熟老练。选手进场比赛前,他再次叮嘱技术要点、注意事项,一一检查选手携带进场的工具物品,并以轻松的态度为选手加油打气。

2014年国赛获奖当天,程磊焱就接到了设立在四川的中国工程核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工作邀请。作为家中独子,他放弃了这个高薪但路途遥远的机会,选择在宁职院做起了模具专业的助教,负责实训指导和竞赛培训。与此同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投资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从事模具类教学资源销售和技能培训。公司目前正慢慢走上轨道。

程磊焱的大学生活是忙碌的。除上课外,大一就负责了班级特色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后又为学校校庆制作象棋工艺品、替乐器制造专业制作提琴模板。大一暑假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训,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后来的备赛训练和技能比赛,更让他受益非浅。程磊焱直言:“我的成长主要得益于技能比赛和技能训练。”

 

受表彰的速录能手金丽丽:速录是一辈子的事

201312月,离毕业还有半年的宁职院会计专业学生金丽丽和林雨虹,凭借在学校里掌握的高水平速录技能,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前录取,顺利就业。

2014年,法院专门发文对她俩进行了表彰,称赞她们能够较好地把握庭审节奏,记录准确、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基本实现“庭审三同步”要求,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庭审过程。

庭审记录是法官判决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进行记录尤其重要。开始时听不懂法律术语,她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法律条文,一段时间后,就得心应手了。能够做到每分钟200字以上的打字速度,保证现场记录的准确性达到98%

“速录让我大学三年过得非常有意义,收获比别人多。”并非文秘专业的她,因为学校开设的“速录技能工作坊”才接触了速录。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零起步,苦练技能,经历了大大小小比赛的锤炼,还时常参加学校会议的速录实战,积累了不少经验。

因为速录,金丽丽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之间还有个小小“约定”。2012年,她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成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幸采访到鲁昕。当时的国赛还没有速录这一项目,金丽丽激动地对鲁部长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作为速录选手,站在您身边。”自次,她的心中就埋下一个重要的约定。2013年,速录首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金丽丽参加了比赛,拿到第二名,却很遗憾不能到颁奖现场见鲁部长。2014年,已经大三的她再次和伙伴们代表学校参加国赛,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终于又见到了鲁部长,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约定。

如今,金丽丽并没有停止速录练习,她会一边看电视,一边打字记录。“速录的感觉很奇妙,很有成就感。对我来说,速录是一辈子的事。”

 

自强之星潘伟刚:是学校挽救了我

2015届毕业生迈入求职大军的时候,宁职院应毕业生潘伟刚已经是杭州天创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技术员,月收入已有6千元。

说起个人的经历,潘伟刚很是动容:“大学前的我,孤立无援,是学校挽救了我”。因为家境困难,潘伟刚入学就向学校的慈善助学项目“思源基金”申请了每年6000元的资助,补贴了学费。谁知那年冬天,他的母亲因为交通事故进了医院,肇事司机却不肯赔偿,让潘伟刚束手无策。此时,学校再次伸出援手,让熟懂法律的老师帮助了潘伟刚一家。培养阳光自信、自立自强的学生,这一“思源基金文化育人理念和不设时限、金额的反哺模式,深深影响了潘伟刚,让他成为学校的“自强之星”,并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家境,反而不懈努力,在学业中找到了目标。“因为是职业院校,所以边做边学,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水平,为就业打下基础。那时目标就很明确了,要当一名出色的操作能手。”凭借出色的表现,20149月,潘伟刚进入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实习。“学校与很多企业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专业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每年的校园招聘会,各类对口企业会来学校设摊,我就是这样进了大众公司。”

为了提升自己,潘伟刚于同年11月份进入杭州天创,成为技术员。“如今的工作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靠着大学一步步走来,我很感恩,也对未来的挑战充满力量。”目前,潘伟刚已经靠自己的能力反哺“思源基金”1万元。

 

【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

宁职院围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以“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为办学宗旨,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把宁职院的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和较高职业素养、阳光自信又勇于创新的人,使他们有能力创造美好人生,并服务于社会。

近五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据抽样调查,在宁职院为社会输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中,7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中30%晋升为技术骨干,25%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校企无缝对接,产学结合育人

宁职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海天集团、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搭建起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建设、教材编制、学生实习实训等各方面;企业的生产、研发项目,成为实践教学的真实项目;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学校的老师;企业规范渗透进学校的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程工艺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现代职业人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与岗位“零距离”。

 以海天集团为例,与宁职院校企合作十余年,学院共向海天集团输送了400多名毕业生,他们成为设计、生产、销售、技术支持与服务的骨干力量。至今,每年组建一到两个海天国际订单班,已成为校企双方的惯例。海天集团的企业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宁职院海天学院,实施7S管理、把企业规范写进学生手册等措施,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快速实现角色转换。

据统计,宁职院目前共有合作办学企业500多家,“工学结合”的学生受益面在60%以上。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技能素养

为实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实效,宁职院对传统课堂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已有多年。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机制,按照“做中学”的要求,教学内容对应真实职业的工作项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成为类似“项目经理”、“企业CEO”的角色,实现教学做一体。这使宁职院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常常在实训室、企业,甚至户外。学生合作开展自主学习,解决一个个难题,收获了能力和学习的乐趣。

同时,将企业最新技术和职业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为订单班学生开发了品质管理、晶体工艺、晶体生产设备三门选修课教材,共有8位公司主管、技术主干为订单班学生授课。

学校成立“工程训练中心”,培养文科学生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与服务素质,提升工科学生的操作技能。建立50多个颇具职场氛围的“工作坊”,开设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研究等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共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站,以强化实践,加强特长学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实施“成功教育”,培养学生阳光自信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观对大学生致关重要。宁职院一直实施成功教育,不断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设立“成功大学”,实施成长导图计划,创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校友“名片工程”,关注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在校生树立朋辈榜样;实施班级项目化建设,搭建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平台;成立“思源基金”,将帮困助学和文化育人相结合,鼓励受助学子通过自身努力反哺基金、感恩社会。这些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明确职业目标、养成阳光心态、懂得爱与感恩。

在宁职院,书法、茶艺、剪纸、根雕、风筝等非遗特色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老师,培养了剪纸、茶艺、舞龙1200余名大学生非遗文化传承人。学校大力发展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把志愿服务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服务中国女排赛事、世界摩托艇大赛、浙洽会、援助发展中国培训等品牌志愿者服务队伍。因而,宁职院学生的大学生活总是充实而忙碌。

在宁职院,还有个“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学校不仅开设实战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体验,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房租减免等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创业园入驻了60多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已成功孵化了亿尊贸易、恒晶电子等十几家创业企业。有越来越多的宁职院学生正在加入创业的行列。

区校合作,资源共享,拓宽学习平台

多年来宁职院始终坚持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融入区域,以区校合作为学院特色发展的“引擎”,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2008年,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方,在学院共建了数字科技园,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探索形成了学院与地方产业园“院园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

    学院与北仑区共建“北仑图书馆”,充分发挥高校和地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现代化的设施、丰厚的图书资源、优越的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宁职院师生和北仑市民开阔文化视野,提升修养,营造一个崇尚阅读的文化氛围。

目前,学院正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援外培训大楼,将于2017年落成。未来,这里将是集援外培训、留学生培养、涉外学生培养、企业海外投资培训等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学生成长的国际化平台。

 

通讯员:刘沪波、徐晓彤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5-08/06/node_11.htm

《宁波日报》201585日第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