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曹心怡 张日益
“大爷,您上自动扶梯要小心。”上周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大一学生史宇臻和其他8位同学一起身穿马甲,来到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大碶站进行志愿服务。在站台,志愿者们时而向乘客解说自助购票机的使用规则,时而帮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进出站台,细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乘客们的赞许。
据了解,为大碶站提供志愿服务是宁职院海天学院学生党员每周末都要开展的“必修课”,而这仅仅是大碶街道党工委联合宁职院海天学院党总支打造“校地共建”合作平台的一个缩影。
三方联动
志愿服务彰显活力
为了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走进社区、帮助他人、服务地方的机会,大碶街道党工委与宁职院海天学院党总支共同开创了校地共建新模式,通过“政府+社区+学校”三方联动,为青年志愿服务注入新活力。
2009年,刚成立不久的横杨社区通过走访发现,辖区内企业的六七万员工有80%是外来务工人员。每到寒暑假时,子女的照看、培训、接送等问题是困扰员工的难题。为此,在区人大大碶街道工作委员会等有关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横杨社区根据自身需求与海天学院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
协议签署后,立即产生了效用。海天学院近1600名大学生成为了该社区志愿服务的后援团,其中最优秀的学生干部被选拔成为社区“四海之家”假日学校的志愿者。每年暑假,“四海之家”假日学校都有100多位企业员工子女就读入托。大学生志愿团队负责给学生上课、补课,带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合作共赢
创新创业初见成效
如何发挥本地企业产业资源优势,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动力?这是大碶街道党工委和宁职院海天学院党总支共同关注的问题。
据介绍,大碶街道素有“模具之乡”的美誉,灵峰社区所处的大碶高档及汽配产业基地正是体现产业集聚效应的核心区块。为培育创业创新人才,灵峰社区加快了与宁职院海天学院合作的脚步,并推出了“智HUI模客”众创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依托北仑模具压铸公共服务中心、宁波市模具汽配产品检验中心、模具北仑金属材料检测中心和精密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大平台,旨在深入挖掘培训海天学院模具机械类创业创新大学生群体,吸引社区优秀创业资源。
而作为大碶街道辖区内典型的工业企业型社区,横杨社区早与海天学院建立了优势互补、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关系。据横杨社区党委书记郁亚萍介绍,从2009年10月起,海天学院与社区内多家优势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签署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加入校地共建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一边到社区企业加强实践锻炼。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整个企业生产和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企业加以学习锻炼。
资源共享
青年生活多姿多彩
在今年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大碶街道承接了大碶站点的志愿服务工作,海天学院青年学生们主动接手了这项工作。海天学院采用校方认可的“工作坊”形式,“工作坊”由一位指导老师和24位学生共同组成,学生于每周末参加轨道交通志愿服务,学院给予参与“工作坊”的学生学分制认定,给予指导老师课时认定,既鼓励指导老师精心培养学生团队,又帮助学生在课余服务期间开展社会实践的学习。
据悉,今年1月初,大碶街道团工委与海天学院团委于实现了共建结对,并于5月初实现了双方团干部的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学”、“团”、“工”的作用,重点从共建基层组织、共管人员队伍、共育干部人才、共办组织活动四个方面,实现基层团组织建设互促双赢。
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自行车环骑活动,或是帮助居民维修家电,或是载歌载舞为居民带来欢乐;联合举办大型创意歌舞大赛,邀请企业冠名,让学生们和企业家有机会领略彼此的风采……
新闻链接:http://blpaper.blnews.com.cn/content/2016-05/23/052268.html
《北仑新区时刊》2016年5月23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