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教研活动——将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备战与专业教学研讨深度结合。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工业网络智能控制与维护两大赛项的8名备赛学生,在分院领导、全体专业教师和竞赛指导老师的见证下,通过实战路演检验技能水平。活动现场既是竞赛模拟场,更是教学改革的研讨现场。
竞赛靶向产业需求教研直击能力短板
“技能竞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成为教学改革的‘探测仪’。”专业负责人葛东东在开场时强调。他结合宁波市工业互联网在智慧农业、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岗位需求,解析本次路演设计的深层逻辑:集成应用赛项聚焦农产品数字化转型痛点,智能控制赛项瞄准老龄化社会服务难点,“通过竞赛反推教学,能让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真题新解” 展现教赛融合成效
在集成应用赛项中,学生团队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用菌智慧工厂”为案例,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菌菇生产中的数据赋能应用。他们利用课堂所学的传感器组网技术,搭建起涵盖环境监测、生长预测、远程诊断云平台,其中远程诊断平台,正是源自《MES/ERP及平台应用》课程的实训项目。
智能控制赛项则呈现“养老院智慧药物罐装系统”,学生将《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等课程中的云-边-端协同架构知识,转化为具备药品识别、分拣追溯功能的实操方案。现场教师对照省赛评分表,从技术实现、成本控制、适老化设计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反馈将同步更新到项目化教学案例库中。
学院全程把脉夯实育人根基
张海英书记在观摩后指出:“要构建‘竞赛锤炼技术硬实力、课堂深植产业真需求、项目浸润思政大情怀’的育人生态,在解决生产线难题中培养工匠精神,在服务民生场景里厚植家国担当,实现技能成才与立德树人的双向奔赴”。沈鑫刚副院长建议要加大校企联合命题力度,张威副院长则建议建立“竞赛问题清单-课程优化台账”的闭环机制。三位分院领导全程参与评分环节,并与师生共同研讨竞赛项目和专业课程模块优化方案。
据悉,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已初步构建“赛训互嵌”培养模式。此次展示的食用菌智慧工厂项目,正与海天集团对接产学研合作;智慧药物罐装系统的“云-边-端协同架构”,已被纳入新版《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课程标准。后续将通过持续推动“教、赛、产”三螺旋互动,力求实现“课堂学技能、竞赛验成效、产业助提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