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盐田筑梦,共富有为”实践团走进北仑外峙村

作者:夏正华发布时间:2025-06-30

导语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农业农村发展已成为时代强音。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正将乡村共富蓝图写入发展新篇,非遗文化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6月27日,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盐田筑梦,共富有为”实践团走进宁波北仑外峙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书记、支部委员展开深度对话,解码宁波最后一片盐田的独特魅力,探寻其驱动乡村经济腾飞的致富密钥。外峙村支部委员史静波详细介绍了外峙村盐田的发展历程。外峙村盐场始建于1967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50亩盐田宛如一片凝固的海浪,在城市化洪流中坚守着宁波市区最后的盐业版图。作为市区现存唯一的手工晒盐场,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将海水凝练成承载岛民记忆的结晶。当机械制盐厂在沿海拔地而起,这里依然延续着“靠天吃饭”的古法劳作。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盐田资源,外峙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积极拓展盐田多元发展路径,成功打造出研学实践、文旅休闲、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融合产业。“你们看,这些卤水经过阳光的暴晒,水分会逐渐蒸发,盐就慢慢结晶出来了。”支部委员史静波一边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一边自豪地介绍着晒盐的工艺。从引入海水、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农业农村发展已成为时代强音。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正将乡村共富蓝图写入发展新篇,非遗文化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627日,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盐田筑梦,共富有为实践团走进宁波北仑外峙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书记、支部委员展开深度对话,解码宁波最后一片盐田的独特魅力,探寻其驱动乡村经济腾飞的致富密钥。

外峙村支部委员史静波详细介绍了外峙村盐田的发展历程。外峙村盐场始建于1967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50亩盐田宛如一片凝固的海浪,在城市化洪流中坚守着宁波市区最后的盐业版图。作为市区现存唯一的手工晒盐场,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将海水凝练成承载岛民记忆的结晶。当机械制盐厂在沿海拔地而起,这里依然延续着靠天吃饭的古法劳作。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盐田资源,外峙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积极拓展盐田多元发展路径,成功打造出研学实践、文旅休闲、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融合产业。

你们看,这些卤水经过阳光的暴晒,水分会逐渐蒸发,盐就慢慢结晶出来了。支部委员史静波一边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一边自豪地介绍着晒盐的工艺。从引入海水、蒸发浓缩、结晶析出到最后的收盐,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先辈的智慧与辛劳。这些古老的技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卤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层层涟漪,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上开始出现白色的结晶,如同雪花般点缀其中。抬头望去,几位劳作的盐工正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将结晶的盐粒收集起来。尽管烈日炎炎,他们依然专注而认真。别看晒盐风吹日晒很辛苦,史静波望着劳作的盐工感慨道,但他们从小就跟随长辈学习这门手艺,一直坚守着这片盐田,感情非常深厚,也都渴望把技艺传承下去。然而现实中仍面临诸多困境,比如盐田影响力不足、订单渠道有限、产品种类单一等。

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指导老师与成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01 文化赋能

创设特色盐画体验日,邀请社区阿姨进校教学生画画,同时展销手工制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手工艺品。

02 创意孵化

设计IP形象,开发盐团团系列文创产品,如帆布袋、抱枕、编织挂件、定制烘焙礼盒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03 公益助销

设立共富爱心驿站。与各大高校合作,定期举办盐画作品义卖、非遗文化体验市集等公益活动,将所得收益反哺盐田产业升级。

04 直播卖

开设共富直播间。依托学校直播基地,展现盐田劳作实景,推介海盐洗护品、特色调味品等创新产品,实现云端看盐田,线上购非遗

外峙岛的盐田既是历史的鲜活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护中谋求创新发展,让古老的晒盐技艺焕发新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未来,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外峙村盐田,助力非遗技艺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让这片承载着先民智慧的盐田,在新时代续写发展新篇章。